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
微风细雨给人温暖、轻柔的感觉,令人心旷神怡。期望对孩子的教育也如微风细雨般拂过孩子的心灵,温情脉脉,拂去尘埃,润泽心田。
孩子放假和不放假的区别,从很多家长的角度看“是生活乱了”。在校上学,孩子会按时间起床,按时间吃早点,按时间到校上课,按时间放学,按时间写作业,按时间洗漱,按时间睡觉。放假在家则变得起床没点,吃饭没准,学习没谱,睡觉更没点。
孩子生活乱的主要表现是节奏上乱了,平常的生活节奏都是被别人安排出来的,一旦能自己支配生活的时候,反而就不会安排了,自然也就乱了。
我们之所以觉得正常上学时孩子的时间是有节奏的,那是因为有一个明确的作息时间表。假期里,如果能根据孩子喜静、喜动、爱听、爱看等不同特点,设计个性化的作息时间,并能按照执行,其生活就会有节奏。
如何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适自己的、能够执行的作息时间表呢?有几点建议供家长朋友们参考。
1、期望要合适
我们不缺乏帮助孩子制定作息时间的经历,也不缺少帮助孩子制定作息时间的方法,更不缺失帮助孩子制定作息时间的热情。但制定之后,执行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。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期望值往往太高,总是希望通过一个小小的作息时间表承载我们所有的愿望,最后总是事与愿违。指导孩子制定一个自己的作息时间表,让孩子能够执行,学会有节奏的生活,这才是目的。
家长不要以自己制定由孩子执行代替孩子在管理时间中的主体地位,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实际情况,不要以学习结果代替生活节奏。作息时间表的制定与执行只是代表着一种生活节奏,是生活规律的反映,当然也是基本的自我管理的体现。
2、安排要合理
一个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表,孩子才可能认真执行。家长要清楚上学期间的作息时间和放假期间的作息时间差别很大,自己孩子的作息时间和其他孩子的作息时间差别很大,成人的作息时间和孩子的作息时间差别很大。在家学习,每个孩子因自身不同情况会表现出其特有的节奏特征,如果按照整齐划一的安排进行学习活动,很容易出现各种“冲突”。
时间安排可以关注孩子“长处”的发展。在校集中上课期间,孩子学习的课程和时间安排是统一的、一致的。虽然也有“扬长”的时间,但毕竟有限。在可以自己支配时间的情况下,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更好的环境,利于培养孩子的特长。
时间安排可以关注孩子“短板”的补足。很多孩子的短板并不是知识上的,更多体现在学习状态、学习习惯,自控能力等方面,帮助孩子制定一个自己的作息安排,更好的关注过程,是孩子终身发展的根本。
3、执行要合拍
一个符合孩子实际的作息时间,理应是由孩子独立执行的,而不是置于家长的监督之下。如果离开家长,作息时间就成为墙上的摆设,成为应付家长的作业,这样的作息时间就缺乏意义。
检验一个作息时间是否有效,不在于安排的多么紧凑,多么全面,而在于孩子愿不愿意执行,能不能执行。有的家长在假期作息时间表中安排孩子早晨7:00起床,私底下和孩子们聊天,反馈的结果是90%的孩子都做不到或不愿意做。
4、监督要合情
对于有些自律能力实在不强的孩子,家长适当的监督是必要的,这种监督更多的是要表达关心和鼓励,为孩子提供执行的动力支持。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执行,家长不要只是单纯的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一味的进行要求或是责备。还要从作息时间的安排上思考,是不是一开始就定高了,要找到作息时间和孩子之间的差距,必要的时候和孩子商量,对作息时间进行修改。合情的监督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,才能让孩子在不被监督时也能执行。